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报道,2018年中国赴美国求学人数多达66.21万。久负盛名的常春藤,筛选学生可谓浪里淘沙。那么,名校筛选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常规学生在规划留学时,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需要避免的雷区,以及自我提升的大方向。
众所周知,藤校招生时会有所偏爱,以哈佛为例——
哈佛大学最容易录取的四种学生,简称为“ALDC”。这四种申请人,占总申请人数的5%左右,但是能够占到录取名额的30%。
A:指的是运动员。大学会邀请那些有杰出运动天赋的学生加入;
L:指的是哈佛校友的孩子。申请人的父母本身也需要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
D:指的是院长或者系主任的兴趣清单上的申请人。这些人通常是学校富有的捐赠者的子女,或者名人的后代,大多是白人;
C:指的是学校老师和教职员工的子女。
那么,既不是大佬,又没有大佬父母的常规学生,面对着高竞争,如何才能凭自己的本事获得名校青睐呢?
首先,学生要尽量避免成为名校最容易拒绝的那几类人。
1、 有过犯罪记录,有过不好的言论
2、 有过学术、考试作弊,提供虚假材料
3、 严重偏科
4、 只注重学习,没有课外有意义的社团活动,缺少团队合作经历
5、 尽管学术很好,但自我陶醉,沟通能力比较差
排除掉可能会踩的雷,还要留意,在名校的评估体系中,学术能力不是最重要的。
以宾大为例——
在2015年时,宾大总共收到了3万份本科学生的申请,最后发出了3,000份录取通知书中有2,200人最终入读了宾大,录取率仅为10%。但实际上在这3万的候选人中,有85%的学生是达到了宾大要求的学术标准。
那么从这85%的符合标准的候选人到10%的录取率中间,有75%的人没有得到宾大的青睐,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名校大学的招生官在录取学生时,主要从以下七个层面入手。
第一层 Rigorous Curriculum
有挑战度、有难度的高中课程,绝大多数的学生会在高中阶段去选两三门AP课程或其他高难度课程。
第二层 GPA
学生在中学阶段这几年的官方考试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学校成绩单。
第三层 Class Ranking
大学希望看到学生在年级的排名情况。当然我们现在很多高中是不提供这份排名的,因为很多高中都希望孩子不要为了一个名次、分数去过多消耗时间,而应该更多地发展自己。
第四层 Standarized Test
标准化考试的简称。包括托福考试分数、ACT/SAT美国高考成绩、AP考试成绩等等。
第五层 LOR
学校老师的推荐信。推荐信需要孩子在高中保持和老师的互动。毕竟了解你的老师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内容。
第六层 Passion
热情和激情。孩子在初中、高中阶段除了学习以外,坚持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第七层 Essay
申请文书。通过申请文书来全面地展示孩子的优秀一面,个性如何、有什么追求、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2月17日刚刚收获耶鲁大学早申请offer的Amy,除了学术方面十分出众,在文书敢于展示自己的“不完美”的挫败经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展示出面对挫折的自我反思能力,让招生官看到一个睿智、坚定、善于思考和行动的“领导者“形象。
英锐君曾经和大家分享过,来自中低收入的亚裔学生Emily Xu如何打动招生官,成为耶鲁全奖录取生的案例。虽然Emily具有接近满分的SAT成绩,和出色的辩论、演讲经历,但最终帮助她敲开耶鲁之门的,是她对自己作为少数族裔移民和女性的身份认同,通过QuestBridge的渠道,她向招生官更加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与潜力,从一众学霸中脱颖而出。
全球顶尖学府在选拔学生时实际上挑的是有特点的人、未来有更大概率可以成功的人,他们是具有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高情商和领导能力的一批学生,而不仅仅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批。
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以当我们在讨论孩子的教育时,不必只局限于成绩,因为名校越来越青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而是更有特点的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能让学生成为又能拿高分,又能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才是对国际教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