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请来了主讲人、NSDA优秀毕业生曹乐怡,给大家分享她的辩论故事。
乐怡讲话很有意思,NADA君和她聊天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她言语中的感染力,让这场谈话轻松又笑声不断。
从打辩论之初的不断挫败,到现在成为辩论国榜上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这些年,她经历了什么?今天,小编把她的故事说给你听。
曹乐怡
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
高中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
曾任NSDA校园大使、辩论社副社长
获奖经历:
NSDA南京辩论公开组冠军
NSDA郑州辩论公开组冠军
NSDA线上辩论公开组亚军
NSDA全国总决赛即兴辩论亚军
NSDA线上辩论公开组8强+优秀辩手
NSDA全国总决赛、TOC32强+优秀辩手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全国亚军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初中组全国第五
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语演讲大赛高中组江苏省一等奖
尝试
她曾在屡战屡败的辩场上举步维艰
其实,乐怡第一次接触辩论的契机很简单。二年级便开始参加演讲比赛的她,已然十分擅长英语演说,也拿过诸多演讲比赛的成绩,便想换个方向突破自己。等到初中的时候,父母给她报了辩论相关的课程,借这个契机,乐怡上了课,则自然而然地开始打辩论了。
在开始打辩论的前两年,乐怡更像是在渺茫和挫败中前行。在她第一次打比赛时,partner已经参加过两次比赛,但实力并不算强悍。而此时乐怡也只是刚接触辩论的新手,对正式的辩论并没有太大概念。
虽为新手,但因为partner此前参与过两场比赛,他们无法参加新手组。于是,二人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莽莽撞撞参加了公开赛,比赛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失败。
后来乐怡想,是不是公开赛太难了?那是否新手赛会更简单更好赢一点呢?
于是她重整旗鼓,又带着个没怎么学过辩论的新partner参与了新手组的比赛,但让形势并不轻松的是,这场比赛是北京的新手赛,低估了对手实力的乐怡,又和胜利擦肩而过。
在乐怡学习辩论之后的前两个学期,她基本没有得过奖,但仍然在不断参加比赛,在比赛中碰壁、探寻,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在初二初三的数场比赛中,她总是差一点就break,而这差一点,总让她无限挫败。
但乐怡目光坚定,她不讳言自己的挫败,回想起这段经历,她开玩笑地用“悲催”一词形容,“就是一直输一直打,一直打一直输,屡败屡战吧。”
尽管悲催,尽管挫败,乐怡却从未放弃过辩论。为什么挫败之后还在打?因为她在不断地接触和深入下,发现自己对辩论的热爱不减反增。“虽然刚打完比赛可能很失落,但是过一阵子又有热情了。”乐怡笑言。
而这股热情也并没有辜负她,在高一的时候,乐怡拿到了她的第一个公开赛冠军。能力、运气、心态,三者缺一不可,虽然前两年总在输,但乐怡从未放弃过辩论。每一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每一次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的热爱和学习,在这一次全部汇聚,让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和成功撞了满怀,而接下来的阶段,乐怡便开始在辩论这条道上叱诧风云了。
在辩论中,乐怡能切身感受到逻辑的力量,临场应变、谈吐得体,一切思维和言语仿佛都有了实体,在辩手的你来我往中绽放异彩,深深吸引着乐怡。
反思
她用完美的准备让辩论为己所用
如果要说起乐怡印象最深的比赛,那一定是她第一次赢的比赛——高一打的郑州公开赛。在比赛初期的四场淘汰赛中,刚打完第一场,虽然没有公开结果,但乐怡能感觉到,这场一定输了。
在第一场的不如意后,乐怡和搭档并没有被踌躇和灰心的情绪包围,他们积极复盘、完善观点。于是,后面几场是接连的顺利。
最后决赛也很戏剧化,他们又遇到了第一场淘汰赛中那支队伍,但这场决赛,他们并没有重蹈淘汰赛失败的覆辙。因为早在淘汰赛后,乐怡和搭档便根据比赛实际情况,积极完善了观点,但此刻决赛中对方的观点却没有变化。于是,乐怡的队伍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决赛得到了胜利。
这场比赛之后,乐怡更感觉到了准备资料的重要性,尽管辩论很注重临场应变能力,但是如果前期的research没有做好,或许还没到临场应变,就已然被淘汰了。
和很多辩手不一样的是,辩论多年以来,乐怡对于辩论比赛“赢”的认知始终没有太大改变。即使在最开始最挫败的时候,她也觉得,得不得奖,是从赛前准备就能预见的一件事。
“有时候自己忙,直到比赛前两三天才开始准备。而最离谱的是高中的一次比赛,甚至在前一晚还没有准备好,等到第二天上场时,很明显能感觉到准备不充分。”想到曾经的自己,乐怡有些啼笑皆非。
所以,对于辩论比赛,乐怡认为是无法速成的,只有不断准备,才是应有之义。
她建议,至少要提前一周开始准备,case更是要提前写好,以便后期修改。如果因为没有准备好而输了比赛,也不要灰心,知道自己的问题后,可以去报别的区域赛和线上赛锻炼自己。“当然,在报名后,一定要给自己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乐怡提醒道。
赛前准备是积蓄力量的重要时刻,然后再在辩论场上释放,结束后不忘复盘总结,不断进行内心探寻。这便是乐怡对辩论的总结。
热爱
她将演讲和辩论的种子播撒生花
打辩论构成了乐怡的主要生活,而辩论之外的生活也围绕着它进行。如果将镜头聚焦到乐怡的所有课外活动中,那么最受她喜爱的毫无疑问的辩论。她甚至笑称自己为“辩论人”,连申请学校的主文书都写的辩论。
但其实,乐怡就读的南外辩论气氛并不算浓厚,回想起在南外求学的日子,她有些感慨:“在初二初三的时候,辩论气氛比较浓厚,学长学姐们经常约着一起跑各种地方打辩论和团建,但是那时候自己比较小,便没有加入他们。后来我高中了,他们也毕业了,更难有机会聚在一起打辩论了,其实算是我的一个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中的时候,乐怡除了是辩论社副社长之外,她还创办了演讲社,是演讲社社长。
从小接触演讲的乐怡,这些年在演讲的道路上大放光芒。到了高中,她却意外地发现高中没有演讲社。“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既然高中没有演讲社,那我就找几个人,一起建社团、做活动。”乐怡说做就做。
在演讲社成立的最开始,说得上是“人烟寂寥”——整个社团加起来只有几十个人,悉心举办的活动也不过十几个人参加。但量变产生质变,在乐怡和同学们的不断努力下,演讲社茁壮成长。乐怡很开心地分享道:“现在是另一个演讲大佬在当社长,运营得很好,演讲社如今是风生水起了。”
演讲在南外生根发芽,洒下这颗种子的乐怡也获得了欣喜,那是对自我的肯定,那是对学弟学妹的鼓励。这个经历珍贵、深刻,将在她未来的日子里反复回响。
和播撒演讲社的种子一样,带着热爱和向往,现在的乐怡在孩子们心中播撒辩论的种子。
作为教练,乐怡用小型模拟辩论赛的形式,让零基础的孩子们去感受辩论氛围并对辩论产生兴趣。虽然可能没有逻辑,但是能激发兴趣,有了兴趣再引入课程,热爱的力量更能推动学习。辩论和社会的连接很紧密,不论多少推敲,总能寻找到新的话题与想法,而孩子们对于辩论的思考,也让乐怡觉得很有意思。
在辩论教学中,她倾注的是对辩论的所有热爱。
能够在打辩论和教辩论里找到乐趣,那比许多事都有意义。乐怡很喜欢辩论给她带来的这些经历,她也用温柔又坚定地力量,把“辩论人”这个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