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社会关怀与学术志向相结合
用人文温度重构城市正义
她忠信笃敬 稳健前行
在奔赴梦校的路上 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就是英锐学子April
英语
托福和SAT的备考
标化是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出分和分手因人而异,不要急于求成。我个人的备考方法是,先通过阅读英文原著或者从英文歌/电影广泛积累,培养一定语感,然后再刷题。最重要的是总结错题,并且从自己的错题中尝试揣测出题者出这道题的逻辑。
活动
如何准备课外活动?英锐老师给予你哪些指导?
身处AL体系,高中最开始的时候,课外活动是我感到最迷茫的。两位老师初期是以我们对坐闲聊的形式,经常约我放学后去聊天。从轻松的聊天信息中,两位老师不断捕捉细节、提炼整理我的活动方向。活动的开展、聚焦、升华,是老师全盘敲定,全面结合了我的学科方向和个人特质。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彼此深深信任,密切配合,齐心协力。老师们对我的期望很高,也是我一直卯足劲的动力。根据我的课外兴趣方向和特长,老师们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引领我,推动我。我的课外活动形成了一个既有清晰明确的主线,又有着众多坚实有力的多样性材料来验证和支撑。活动于我最大的收获,不是为了准备申请去做样子,而是认知自我,内心坚定,追逐光亮,永远赤诚。
策略
选校选专业的策略
选校和选专业,对于高三毕业生是至关重要的。在和顾问老师的相处中,我们随时沟通,老师们对我是有效了解的。英锐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用我的家长操心。在高二下学期,仲老师就把我的选校和专业列表早早准备好了,她经验丰富,视野开阔且精准,避免了我浪费时间在无效努力上。我们每次见面,都会围绕这份列表展开详尽沟通。学校专业的调查工作周密稳妥。增项与删减之间,不知不觉的就形成一份只适合我的个人表格。这份表格,我们敲定的时候,完全没有功利心,是老师用心良苦为我的升学和就业,谨慎制定。
文书
聊聊文书创作
走过申请季,才会懂,必须承认美本的招生体系是非常科学和严谨,文书的重要性持续超乎想象。当下的申请季,逆袭的概率极低,文书直接影响整个申请结果。我的文书开始时,最有趣的就是英本PS的固定思维缠绕,写着写着就写回PS,总是绕不开学术。
我的文书交上去退回来,和老师拉扯了快一个月,文书还是有英本的影子。那会儿老师变得相当严厉,责令我必须改掉固化思维。老师告诉我尽可能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自我,她坚信我独特的成长故事足以打动招生官。老师对我的文书指导采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她的批改让我心惊肉跳,动辄就删几百个字。申请季写文书,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老师却在此时耐下心来等我文笔开窍。过程其实真挺难熬,磨合了半个月,不知不觉,我突然会写了,老师给我最温暖的肯定是:小文书写的真可爱。
导师
介绍一下你的升学指导老师
我很幸运遇到我的升学指导老师,我永远感恩她和她的团队对我的帮助和托举。我们彼此坦诚,我对她依赖且信任。在我混申困惑的初期,我既喜欢香港,又喜欢英本。老师既不反驳,也不给结论。拉起我的手,一步一个脚印,先往前走。她是我最重要的提灯引路人。
我的性格有一定的固执,和老师相处下来,她像我的小姨,像家人。我的所有决定,她都会第一时间给予我正向肯定,她一直相信我,一直祝福我,这让我充满力量,越来越勇敢。她理性智慧,紧紧盯住我的学术和活动,看似完全没有施压,但我每学期都会心甘情愿把最好的成绩单送她做礼物;她幽默也八卦,和我有聊不完的开心事儿。她从我的聊天信息中挖掘我的各方面成长信号,再把我往更高的台阶上推送。成长的旅程,遇见恩师,陪伴引领,她让我于无形之中一直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梦校
对于自己成功牵手梦校有什么想说的
十几年的求学路,每一步,我都认真走过。与梦校牵手,望向来路,没有一分一毫的侥幸。我感谢母校人朝分,感谢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师恩如山,永记在心;感谢父母给我无尽的爱;感谢踏实平和的自己。即将奔赴梦校,我将依然忠信笃敬,心怀感恩,稳健前行。
建议
给学弟学妹的一些建议
成长不是一段话能描述的,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随时获取新的知识是前提,对于多元世界和个人的观察和反思是成长的要素。无论录取结果怎样,都是一段经历,都值得反思。专注于学习和成长过程而不功利于结果,在申请季会走的更稳。心中拥有纯粹坚定的理想,才是成长的意义。
亲爱的学弟学妹,一定要珍惜当下,珍惜时间。相信专业升学机构,尽早规划。科学定位出自己的申请策略,一切按申请最高标准去准备,可以更加从容面对申请季,努力一定有回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最好的申请素材。
导师篇
特点
来谈谈April同学的特点:
April是一位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学术践行者。她以内在驱动力为引擎,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在自我突破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在国际课程体系的三年中,她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应试精英到具备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的华丽转型:不仅构建起横跨文理的学科知识网络,更培养了以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素养。如今的她,既是学术探究的深耕者,又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展现出当代青年学者应有的多维竞争力与人文关怀。
人设
如何结合April同学的特点搭建申请人设?
初次接触 April 时,你会觉得她是个有点"固执"的小姑娘:她对自我的要求近乎苛刻,对认定的事情异常坚定(那时她已经在经济学领域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因此,当我们尝试与她进行升学规划的头脑风暴时,常常发现很难挖掘出学习之外的有趣话题。
但随着日渐熟悉,当她慢慢向我们敞开心扉,我惊喜地发现了这位"经济学霸"身上隐藏的闪光点:除了孜孜不倦地钻研经济和数学,April还热爱阅读历史和哲学书籍;看似严肃的外表下,她其实很享受打扑克时的轻松时刻;也会在和同学逛街、品尝美食的过程中,绽放出青春最灿烂的笑容......
尽管 April 在经济学和数学竞赛中屡获殊荣,并完成了多个研究项目,但我们发现她尚未形成独特的学术定位。在经济学申请者云集的背景下,缺乏个性化的研究视角很容易使申请流于平庸。经过深入探讨和系统梳理她的学术及课外经历,我们最终帮助她将经济学兴趣聚焦于城市发展与变迁领域——以房地产经济政策为切入点,特别关注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忽视的需求。这一研究方向既彰显了她的学术专业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她的申请形象更加立体鲜明。
鉴于 April 同时申请英美及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的需求,我们在规划中也特别注重提升她在牛剑及香港方向的竞争力。英国院校更看重专业深度,随着美国申请方向的明确,April在剑桥专业选择上也做出了精准定位——坚定地选择了土地经济这一细分领域,希望将在房地产经济与政策方面的探索通过剑桥的精深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术高度。虽然最终止步面试环节,但她这种忠于学术初心、勇于挑战顶尖学府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香港方向的申请中,April 更是迎难而上,选择了竞争极其激烈的商法双学位项目(该项目每年仅从大陆国际课程申请者中录取4人)。凭借扎实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她最终成功斩获这一极具含金量的香港录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卓越实力。
文书
文书创作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挑战?
在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创作过程中,庞博面临了独特的挑战。与注重客观陈述的英式文书不同,美式文书更强调通过个人经历的深度挖掘,展现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成长轨迹。这对向来理性思维见长的April来说并非易事——她习惯用逻辑分析问题,对个人规划有着近乎完美的把控,却很少袒露内心的情感波澜。
为了帮助她突破这一创作瓶颈,我采取了多重引导策略:一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经历的人生挫折,用真实故事示范如何将情感融入文字;另一方面则精选往届学生的优秀文书案例,通过具体范例展示情感表达的技巧。经过数轮深入探讨和反复修改,庞博逐渐找到了情感表达的钥匙,最终完成的文书既保持了她的理性特质,又增添了几分打动人心的温度,成功叩开了美国名校的大门。
寄语
最想对April同学说的一段话:
April,在陪伴你走过这段升学旅程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一个画面:当我们第一次把学术主线定位到房地产政策和城市研究这个领域时,你眼睛里的那种光亮。那不是一个学霸在展示自己的优秀,而是一个年轻人真正发现了想要探索的世界。这种纯粹的求知欲,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品质。
你知道吗?我最欣赏你的不是你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你始终保持着"成长型思维"。当其他同学满足于竞赛奖项时,你已经在思考如何将经济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当大多数人追逐热门专业时,你却选择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城市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会让你走得更远。
申请季带给你的不仅是Offer,更是一次珍贵的自我认知之旅。你学会了用感性补充理性,用故事传递思想,这些都是比录取结果更持久的收获。记住,真正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火种,接下来,就让它照亮更广阔的天空吧。
后记:April同学在今年申请季中收获了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巴纳德文理学院、中国香港大学商法双专业、英国剑桥面邀等多国名校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