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
当年,他与自己的亲弟弟联手开启辩论生涯;现在,他仍然对辩论爱得深沉。在辩论圈,很多学生都风闻他的名声。在辩论圈中,他的名字屡屡出现,每一位与他搭档过的辩手都有口皆碑。
他,就是毕业于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现就读明德学院的Benjamin Liu。
当初Benjamin摘获来自纽约大学、明德学院等十几所美国顶级高校的offer,而明德学院成为他最终的理想学校归属。
今日主角
在这次与Benjamin的直接对话中,他回忆了自己从“自闭期”与搭档发生矛盾,到后来慢慢淡定、调整心态的心路历程。
大神的诞生并非朝夕,一起来听听他的分享~
辩手战绩榜
2018年哈佛大学辩论邀请赛国际组亚军
2017年全美总决赛国际组季军
2019年全国总决赛高中组季军
2018 深圳赛区 高中公开组冠军、最佳辩手
2018 南京赛区 高中公开组冠军、优秀辩手
2019 武汉赛区 高中公开组冠军、优秀辩手
2019 深圳赛区 高中公开组冠军、最佳辩手
01
家有两个青春期叛逆男生
“佛系妈妈”见招拆招
Q: 是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辩论?
B: 第一次参加辩论赛完全是受我妈鼓舞。在这里要特别表白一下她,在我心中她绝对是很棒的父母。
我和我弟只差一岁,所以成长步调比较一致,进入青春期这件事也不例外。一般家里有一个叛逆少年就已经够受的了,我们家还同时有两个,于是我妈就崩溃了。她说:“你们俩这么能说,为什么不去打辩论?刚好两个人组一对,去外面气别人吧,不要来气我。”
当然这是气话。我妈从课外机构里听说了辩论课,然后知道了这个比赛,就分析了一下打辩论的诸多好处,比如为升学加分,对英语也有提升。于是就让我们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去报名了。
我自然就和我弟搭档,并且因为平时吵架我吵不过他,就让他当了二辩,去怼别人。不过后来慢慢发现我们在辩论中的成长速度不一样,就决定分别找别的搭档试一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弟gap了一年,一年后再和我搭档,实力就不相当了。于是现在就剩我还在打辩论。
(左起)Benjamin、妈妈、弟弟Andrew
Q: 很多父母更注重培养男生的理科优势,比如让他们参加数学、物理竞赛,你妈妈有类似想法吗?
B :我妈看得非常开,她很早就发现我在文科上的可塑性更强一些,小时候我喜欢的东西都是偏文的,比如美术,读哲学文学书等等,所以她没有强迫我在理科上有成绩,而是顺着我的兴趣方向走。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给我报班、参加竞赛也不迟。因为物理、数学等理科科目,只要掌握知识点、学透就行了,即使不会也可以试着理解它。但文科就不一样了,比如辩论,就算有人教,你没兴趣就是理解不了。
02
辩手的成长速度
在这几点悄悄拉开差距
Q: 你提到的辩手成长速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B: 最显著的差距是语言能力。单论思想,我觉得每个打辩论的人应该都差不到哪去,每场辩论都会是势均力敌的。而辩手之间的差距主要就在于你能不能把思想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
很多人想法到了,但说不出来也就相当于没有用了。这也是我观察到我跟我弟最大的不同点。比如他在辩论的时候,表达方式会很生硬很结构化。
另一个差距是赛前的research。这个差距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拉开的,好像有些人就是能找到有用的东西而有些人找不到。这也是很多coach给我的感觉,因为我平时research半天也找不到好的evidence,他们却随便搜两下就能找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还有一个差距是思维活跃度和临场发挥能力。因为到了最后,比如全国总决赛的水平,所有人准备的程度都到差不多了,这时比的就是对方在crossfire里抛出来新论点的时候,你能不能及时做有效反驳。但这一点完全是看人看天赋的,我都不觉得短时间的训练能够提升。
Q 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距?
B: 我觉得就是经验的积累。
第一点是实战经验积累。比赛打多了,你的英语会提高,整个人会更游刃有余,准备期间也会省去很多无用功,从而确保自己的时间都花在重点上。
第二点是场外经验积累。辩论以外,你的阅历也是很重要的。赛场上临场发挥,一部分取决于你的research,一部分取决于你本身的知识储备。
Q: 打了四年辩论,你观察到坚持下来的辩手们有什么共通点?
B: 善于思考肯定是首要门槛。坚持下来的辩手们肯定都是平时爱思考问题的人。
性格方面,不会太aggressive,也不会太内向。我觉得太aggressive的人在辩论中走不远,他去打几场会给活活气出病,因为想说的东西都会被对手噎回去。所以更准确地说,是那些competitive的人能够坚持下来。另外如果太内向的话,就算给他空间,可能还是羞涩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辩论无疑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去发声的人搭建了一个满足胜负欲的舞台。这些也基本就是在阐述我的性格。
Benjamin和家里的猫猫
03
从“自闭期”到淡定期
摆正辩论的心态会让你学到更多
Benjamin(左二)
Q: 你如何面对每一场比赛的输赢?你觉得怎么样的心态对比赛更有帮助?
B: 我觉得心态上的微调对输赢没有用。但是在不做research、不谈能力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帮自己提高胜率的,就是让自己变得confidence。你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很强,我的论据比对方更有道理。这样一来,你呈现出来整个气场就会完全不一样。
然后关于输赢,这也是我在TOC演讲时的主题。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不可能有任何一个辩手看淡输赢,看淡输赢就不会来打辩论赛。因为任何竞赛的关键就是分胜负,竞争也因此而存在。
很多辩手说,打到最后已经看淡输赢,那是因为他们赢或输得太多所以麻木了。然而其实所有人参加比赛,打的还就是一个赢字。或许也有人说我打比赛就是玩,但玩也是赢了才有玩头。
再来说说我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一开始心态超级差,完全没法接受输,也因此给身边的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当时Vicky带队的时候,只要她在,我打完一场比赛就必须找她诉苦一小时。诉苦的内容全都是担心自己又输了怎么办、break不了怎么办。她会一直安慰鼓励我,也是真的不容易,带我那么久都没有抑郁。但我下一次上场的时候,心态就是已经抱怨到懒得去想输赢了。
我大概前两年半都是在打完一场抱怨一场的自闭状态下度过的。全美总决赛的时候格外灰心,就觉得对手的英语怎么这么好,他们的evidence怎么那么多。那是我第一次在round里觉得自己甚至都不用打,可以直接弃赛了。
下场之后我就把自己锁在酒店房间,我搭档和Vicky在门外敲了快一个小时的门,我都没理他们。最后是我搭档气得猛踢了一脚门、骂了我两句,把我给骂醒了。但如果没有人把我从这个情绪里拉出来,我就很难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而走出负面情绪之后,坚持辩论的最基本推动力当然还是想赢,想说凭什么我不行,我以后肯定还要再赢回来。
但打辩论到现在我也麻木了。输了比赛会觉得,以前输那么多场,再输一场也一样,与其抱怨还不如看开。
Q: 打过这么多不同规模的比赛,你觉得收获最多的是哪些比赛?你会推荐辩手多打海外比赛吗?
B: 首先我是推荐不要太早去打海外比赛,就算你觉得自己实力到了也不要。因为我觉得海外比赛需要的不是实力,你再强也铁定打不过那帮人,所以这不是判断标准。
那么是什么决定你是否可以参加海外比赛呢?我自己第一次去海外比赛,虽然实力也不强,但心态更是和现在没法比,所以那次对我来是个非常差的体验。我什么都没心思学,只想着对方很强,自己一直负面情绪中度过。所以判断标准是心态。当你的心态到了即使输了也能好好享受比赛过程、学习比赛经验的时候,就可以去了,这会比你在国内比赛中学到的多很多。
Benjamin在全美总决赛(第一排右一)
Q: 从过来人角度看,你觉得辩论新手必经的关键几步是?
B: 第一步,学会打架之前要先学会挨打。刚开始打辩论赛,先不要管输赢,多输几次最好,你输过了之后就大概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赢了。所以这时的关键是不要一直旁观别人比赛,而要尽早把自己投入赛场中去,实战是经验积累最快途径。
第二步往后,其实就是坚持了。但我观察自己的社员,倒是总结除了从辩论小白到辩论老手的几个阶段:
一开始是慢慢寻找自己的风格,探索赢的方式并坚持下去;
然后是我称之为“疯狗期”的一个阶段,就是会打辩论、英语也有成绩之后,就开始疯狂输出观点,于是说得特别快,辩论都是靠吼的,很多到了中期稍微有点成就的辩手都是这么个状态;
再然后,就开始冷静下来,稳定自己的风格,思考如何赢得比赛、拆解论点,并且对比赛会比较冷静。
04
四年辩手、两年校园大使
谈谈经验与成就感
Q:你准备辩题时一般是什么流程?
B: 我知道好多人是从evidence package入手,但我不习惯,因为这会使得我对辩题的见解被局限在框架中。
我一般会Google辩题关键词,每个网站点开看看是怎么说的,通常这些网页不会给你evidence,只会有一些简单的观点,然后你感兴趣的话就再继续往下搜。最后搜到你对这道辩题怎么打心中有数的时候,再回到evidence package看有没有你需要evidence。这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方法。
然后我推荐两个比较好的网站。一个是Google Scholar,如果你阅读能力还挺强、肯花时间的话,就可以去Google Scholar上下载大量的pdf,一页一页读,那里面往往有很细节、别人不会注意到的arguement。但是它们都藏在大量的无关文字里面,所以需要你的阅读能力以及耐心。
另一个网站是JSTOR,有点像一个学术论坛的网站,里面也全部都是pdf。这些文章不是单一论点,而是教授们就一件事写的批判性的文章,需要你从中提炼出能用来当论点的claim或证据。
Benjamin(右一)
Q:辩论赛的45分钟里,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关键、最容易得票的?
B:一般裁判关注最多的就是rebuttal,因为这是第一个即兴的speech,也是你去攻击对方case的环节。基本上,一场辩论的输赢就在于此。
还有一些裁判会看重final focus,因为那是最后一个speech,所以印象最深。如果你是最后一个发言,且能够把对方的论点拆掉,那么对于裁判来说,无论前面对方说得多么好,最后还是你方更占优势。
但我个人更喜欢crossfire,因为我觉得之前像一个回合制游戏,而crossfire是双方的直接冲突,你可以让对方正面回答一些问题,并揪着一个点不放,证明给裁判对方的漏洞。这个环节都没有太多准备,容易说出一些事后回想觉得不是那么妥当的话,所以也是真正考验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的环节。
Q:你在搭档中的口碑特别好,关于搭档之间的相处和分工,你有什么经验?
B: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只是觉得,不只辩论,任何一个成功的团体都是由一些极度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组成的。
在配合中,不要想你为这个团体做些什么,而要想着我要赢这场比赛,我该去做什么,如果我自己一个人,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赢比赛。
所以,prep有时间就多做一点,不要想着那是搭档的工作,我就可以放着不管。我只要自己有时间的话,就算是他的工作,也去帮他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