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仙人指路。
从进入国际部到申请季,两三年的时间,从课程选择到GPA保持,标化成绩考取,活动设计,到了解大学基本信息和把握申请要求,这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并且,对于大家来说更苦恼的是,少有和现在孩子情况相近的学长学姐分享的详细的申请经验和申请攻略。
标化考试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GPA如何保持?
课外活动是如何准备的?有什么技巧吗?
参加了多少竞赛,有经验分享吗?
选校的历程是什么样的?
如何写文书?
整个申请季是怎样度过的?
和顾问老师是如何配合的?有没有什么心得?
.....
这些都是大家最想知道的,最有价值的内容,却一直很稀缺,往往很难收集。
有没有,学姐和学长们写好的经验贴?
能分享出来给学弟学妹们借鉴和指路的?
有!
英锐录取分享系列!一次帮大家集齐近2年学姐学长们的录取分享干货贴!
其中包含:
基础信息
学生毕业院校,
GPA
标化成绩
申请学校
录取专业
.....
学生经验分享
标化是怎样出分的?
对于阅读和听力这两个部分来说我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听,提高对于文章和音频内容掌握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平时我会每天花大概四十分钟左右在nature、经济学人上看一到两篇文章或者是看一两个TED的演讲视频来练习阅读和听力。先关掉中文翻译和字幕,在自己完全看过一遍后再进行对照,从而达到快速提取主干、理解重要内容的目的。其实托福的阅读和听力的内容和题目并不难,只要多练、多熟悉,正确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面试笔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实话说,剑桥笔试不是很难。Section 1难度可能介于AS与A2的难度之间,Section 2难度略微难于A2,大致与CCC(加拿大化学竞赛)持平,但不涉及任何大学内容,学好A-Level课内的部分就行了。评分是基本依据你的排名来整的,满分是9分,一般平均拿到5分多就能进面试,平均7分稳进。
笔试唯一的问题就是给的时间非常短,Section 1一个小时40道题,Section 2一个小时20道题,经常有很多人吐槽说做不完题。比如我在考section 2的时候就没做完最后一道题(答案算出来了,没来得及涂卡),最后拿了8.4分。所以建议各位考试之前掐着时间刷几套题……
文书写作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在文书的写作过程中亦是若此,既有不断推翻、不断完善的艰难前行,也有最终久经磨难、一切成型的洋洋自得。值得一提的是,周老师的60s语音伴随着我整个申请季,在一个个艳阳高照的下午为我指明文书中的问题、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为我提出修改的建议。小至用词、句意,大至文章结构、主旨内涵,周老师都会关注到,并和我讨论相关的修改之处。周老师关于升华主题的见解最为独到
活动的真实体验是什么样的?
一开始在NAQT社团里的时候,我因为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不是顶尖而感到有些自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针对社长的竞选。但是在与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谈话中,我慢慢领悟到best organizer并不一定要是best player这个道理。这样的成长也是我最后能顺利竞选上社长,甚至组织了第一场全国线下赛,建立起NAQT官方认证的联盟的原因。我的另一条主线活动与女性主义相关,而月经教育是串联起来这一条线的重要原因.......
顾问老师们的建议和经验
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Cynthia有自己明显的舒适圈。
自己钻研学习理工科的知识,对她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但是,如果把科目改成了人文社科,音乐艺术,或者把单打独斗改成了领导团队,这就有点犯难了。所以,我们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推进,一点点扩展。考虑到Cynthia喜欢读书,给她布置了研究纸质书与电子书优劣势对比和发展趋势的小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把她的兴趣引导到人文社科的领域。正是有了对于电子书这种传播形式特点的了解和把握,Cynthia今后才有可能在新冠疫苗公众号的团队中负责宣传,并在盲人助跑团志愿者的活动结束后,想到用电子书的方式帮助盲友们获得最有时效性的信息,以及参加盲人“看”电影的活动去切身体验盲人生活的不易和真实的需求。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Cynthia和她的好朋友第一次制作音频电子书时,一本正经地正襟危坐,像个机器人似的朗读稿件,结果尴尬地收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Max的课外活动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围绕他的专业方向--营养学进行展开,既要用他的夏校、科研经历实打实地凸显他的学术科研能力,又要巧妙地把他的学术兴趣融入到非学术活动中,比如营养学与运动(校篮球队、健身社团)、营养与做饭(大厨)、以及其营养学与社会(助农、 食品公司品牌推广)。
在课外活动梳理与聚焦的过程中,也是对他申请人设的定位的过程,即通过这些活动,使他的闪光点跃然于纸上:具有超强领导力、十足内驱力和持久力且关注周边社区的一位营养学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