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浙大经济学院数名赴剑桥大学交流项目的硕博生因材料作假签证被拒事件频上热搜,震惊高校圈和留学圈。
因为材料作假导致英国十年签证被拒,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基本就直接导致有英美欧澳等留学计划的学生无法成行。因为五眼联盟国家(英、美、加、澳、新西兰)共享签证信息,包括生物特征信息、个人基础信息、签证信息、出入境信息、安全背景调查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被拒签者、被驱逐者、试图利用假身份入境者等,都能被直接识别出来。
那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起因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第五届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数字经济与全球创新”项目,计划于2024年12月13日至12月20日在英国举办,面向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也可参与。
挺好的一个事情,问题就在于,负责该项目的教师并未直接与剑桥大学建立联系,而是通过在英国的中介机构处理签证事宜。中介机构的对接人,也没有和学校达成官方的合作,只是找了一个大学里的教授,伪造了教授签名在出具的“剑桥大学邀请函”上。在签证审核过程中,英国大使馆向剑桥大学求证时,该教授表示对此毫不知情,导致申请材料被判定为虚假。
而深究这个已经开展到第五届的交流项目,也并非剑桥大学官方项目。
这个事件的结果就是相关学生的签证申请被拒,且多名学生被处以十年禁止申请签证的惩罚,其中一部分学生已向英国高校递交了深造申请,签证被拒对其学业和未来发展将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浙大经济学院已经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调查这个事件,但最终结果不管怎样,对涉事老师作了何种处罚,对于参加项目的学生来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而且对于将来计划海外留学的浙大学生来说,在申请签证的时候,因为有这次作假事件,审查可能会更加严格。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那么,从这件事中,学生和家长可以吸取哪些经验呢?
1. 全面了解项目背景:
在参与各类海外交流项目前,学生和家长应充分了解项目的发起方、组织方、合作方等背景信息,确保项目的正规性和合法性。对于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的项目,要确认双方学校的官方参与程度和沟通渠道是否直接、顺畅。
2. 考察项目负责人和教师资质:
了解项目负责人和相关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学术声誉、过往项目经验等,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人员负责的项目。如发现项目负责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合规或可疑行为,应及时提出质疑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
3. 重视签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学生在准备签证申请材料时,必须如实填写和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学习背景、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任何隐瞒或虚假陈述都可能导致签证申请被拒,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确保材料真实可靠:严格按照签证要求准备各类材料,如成绩单、推荐信、资金证明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需要翻译的文件,要选择正规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并保证翻译内容准确无误。
-仔细核对材料细节:在提交签证申请前,学生和家长应仔细核对申请材料的各项细节,确保材料之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如发现材料存在问题或疑问,应及时与学校或签证机构沟通解决。
-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和家长应提前了解英国签证的相关政策、规定和常见拒签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准备签证申请。关注签证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申请策略,降低拒签风险。
-购买相关保险:在参与海外交流项目或留学过程中,建议学生和家长购买适当的保险,如留学保险、旅行保险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学会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在项目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学生和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学校、教育部门或相关法律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4. 最重要的一点,选择项目、办理签证,一定要选择有较长经营年限、有行业口碑、值得信赖的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