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 学生故事|冠军辩手付羽希Angela:好奇无界,探索不止!
学生故事|冠军辩手付羽希Angela:好奇无界,探索不止!
来源:WSDA演讲与辩论| 作者:WSDA君 | 发布时间:2025-03-06 | 阅读量:134

从五年级初遇辩论时的紧张慌乱,到八年级狂揽WSDA PF组别十次冠亚军、站上哈佛牛津国际赛场的领奖台——付羽希Angela用三年时光,实现了在辩论赛场上的跨越式成长。面对骄人的成绩,她从不满足,而是不断寻求对自我边界的新突破。

然而,作为别人眼中的“全能少女”,她也会因为强大的对手而质疑自己,会因为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而分身乏术。但她总能把困难化作燃料,找到破局之法,在一场又一场的风暴过后,给自己锻造更加有力的翅膀。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13岁辩手的成长之路,聆听她如何用思辨的力量,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付羽希 Angela

学校  北京鼎石学校8年级

主要荣誉&经历

-WSDA校园大使

-鼎石学校英文辩论社社长

-校学生会主席

-2025 第39届斯坦福邀请赛MS组 32强

-2025 哈佛辩论锦标赛美国1月话题公开组 亚军

-2024 牛津大学BP公开赛 初中组 亚军

-2024 WSDA秋季北京区域赛PF初中组 亚军&优辩

-2024 WSDA秋季赛11月第二场PF初中组 冠军&优辩

-2024 WSDA春季上海区域赛PF高中组 冠军&个辩冠军

-2024 WSDA春季赛3月第四场PF初中组 冠军&个辩冠军

-2024 WSDA春季赛3月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PF高中组 亚军3次&优辩

-2024 哈佛辩论锦标赛1月初中组 季军

Q1

最初是如何接触到并喜欢上辩论的?第一次辩论经历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在接触辩论之前,我是一名逻辑推理爱好者,为了更深入地学习逻辑学,我参加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天才青年营。那时的我没想到,逻辑学知识的积淀为我学习辩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时,一场比赛中的辩论环节让我叩开了辩论的大门,初次体验到了辩论的魅力——原来思想的对决和逻辑的碰撞不仅能蛰伏在纸面,更能在唇齿间化作刀光剑影!这次经历让我爱上了这项融合了逻辑与表达的学术活动,之后,我正式开始学习英文辩论。

在学习了一个月美辩后,我参加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辩论赛。初入赛场,紧张、慌乱、不自信的情绪包裹着我,但我的逻辑学积淀让我在赛场上迅速找到节奏,以敏捷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应对着对手的每一次攻势。我的队友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带领我这个辩论小白一路突出重围,拿下了季军。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获得辩论赛奖杯,我又惊又喜。在此,我想对我的队友,一位素未谋面的深圳学姐,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是她让我意识到,辩论从来不是独行者的征途。

Q2

2024年你参加了很多场WSDA的比赛,不仅从初中组跨越到高中组,还多次斩获冠亚军,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吗?

2024年,我在WSDA舞台上完成了从初中组到高中组的跨越式成长。比起成绩本身,我更珍视备赛和比赛过程中锤炼出的思辨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收获远比胜负更有价值。

其实,在备赛初期,我常常会遇到逻辑混乱的困扰,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辩题理解不够透彻。面对这种情况,我的秘诀就是“多看多问”。

1.看辩题,保持学习的敏锐度。面对辩题,我都会尽可能深入挖掘,确保自己不仅了解“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同时,我会为每个辩题制定学习计划,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维度,反复推敲,确保没有盲区。

2.问队友,发挥团队的力量。PF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我注意到,很多辩论场上的“自相矛盾”,其实是因为一辩、二辩之间沟通不畅。因此,在备赛时,我会与队友反复讨论,进行模拟辩论,提前对齐逻辑,保证比赛中的表达流畅而有力。

3.问裁判,珍惜专业的反馈。辩论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在场上难免“当局者迷”。每次比赛后,我都会主动向裁判老师请教,认真记录他们的建议,逐条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持续的反馈机制,帮助我一步步提升。

4.问对手,汲取多元的观点。在赛场上,我们或许是对手,但在赛场外,我们都怀抱着对辩论最纯粹的热爱。我喜欢在比赛后与其他选手交流,他们的独特视角总能带给我新的启发。这些灵感碰撞不仅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原本内向的我逐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一路走来,辩论不仅给我带来了胜利,更教会了我如何用理性与包容面对世界。我想,这才是我在WSDA舞台上最大的收获。

Q3

参加了众多比赛后,你认为British Parliamentary和Public Forum这两种辩论形式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分别是

BP和PF这两种辩论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赛制设置。

BP辩论采用模拟英国议会的模式,有四支队伍同场竞技,比赛开始前才公布辩题。这种模式对辩手的临场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不仅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信息、构建论点并与队友配合。

PF辩论是两队之间的对抗,备赛时间比较充裕,辩手可以深入研究辩题、细致查找资料、精心打磨论据。

两种赛制各具特色——BP的即兴挑战和PF的深度准备都让我着迷,我非常享受在不同辩论形式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能力的过程。

Q4

面对海外赛和众多海外赛和国内赛后,我深刻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评审体系下,两者在评判标准、辩论风格以及团队协作方面的差异。

海外赛通常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即兴表达技巧,选手们往往表现得更加开放而直接,整体氛围更为松弛自然。国内赛则更强调团队配合和论点的严谨性,选手们通常语速更快。这种差异所催生的对于选手能力的多维度要求,也促使我据此调整辩论策略。

1.灵活调整辩论风格:在海外赛中,我会更加注重逻辑链条的清晰和观点输出的自然流畅,适当放慢语速,以确保评委和观众更容易理解。在国内赛中,我则会着重强化论点的严谨性。

2.适应不同的团队节奏:在准备过程中,我会根据比赛的特点,与队友一起研究对手的风格,灵活调整辩手顺序和论点分配,确保团队在比赛中能够实现最大化协作效应。

3.平衡开放性与严谨性:无论是在海外赛场还是国内赛场,我都会努力保持逻辑推理的深度和表达方式的适应性,做到既有灵活应变的即兴能力,又具备严谨扎实的论据支持。

通过这些策略,我不仅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赛场环境,也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

Q5

你的学习领域和比赛经历非常多元,这种持续探索的动力源自哪里?能否分享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好奇心就是我的“永动机”。

我对科学、数学、语言等各个学科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求知欲驱动着我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每次在比赛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那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都很让我着迷。每当我在某个领域取得进展或获得成就时,那种成就感会让我瞬间充满电,更有动力继续前行。

此外,身边优秀的同龄人也带给我很大影响——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旅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拓宽视野,实现个人成长。

在学习方法上,“具体规划+多样化+互动学习”是我的“三板斧”。

规划方面,首先,我会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每天设定具体的小任务,这样不仅更易执行,也能在完成每一步时获得正向反馈,积少成多,持续进步。其次。时间管理是我的必修课。因为对我而言,学习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心理压力与时间冲突。当多个活动同时进行时,我难免会感到焦虑,甚至有时会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时,我会按照优先级制定日程安排,将重心放在最重要或最紧迫的任务上,合理分配学习、训练和休息时间。同时,我也会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们的鼓励能够让我在迷茫和焦虑时找回方向。

学习方式上,首先,我发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非常有效,比如将视频教程、书籍阅读与实际练习结合起来,让学习过程更有趣。其次,互动学习也很重要!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不仅能加深我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还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获得更多启发。

Q6

这一路走来,你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辩论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与收获?

在辩论的道路上,我经历了许多挑战,而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心理压力的考验。

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时,我曾不止一次感到紧张,甚至质疑自己的能力。然而,随着比赛经验愈加丰富,我逐渐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

我开始尝试调整心态,把目光从结果转向过程,专注于每一次辩论中的学习与成长。比赛的输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是否在比赛中有所进步,是否学会了用更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在面对挑战时变得更加从容。

辩论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比赛的成绩单,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

1.思维的升级: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辩论教会了我如何用清晰、严谨的逻辑表达观点。在准备辩题的过程中,我习惯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不再停留于表面。这种训练不仅帮助我在比赛中形成更有力的论证,也让我在学习、生活中更加理性和冷静,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自信的积累:从内向到开朗的蜕变

曾经的我有些内向,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而辩论场上,每一次站上舞台、面对评委和观众,都是对自我突破的挑战。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表达,甚至开始享受这种与观众“对话”的感觉。这种自信不仅停留在辩论中,也渗透到我的日常生活,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3.友谊的收获: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辩论让我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思辨的朋友。我们一起备赛、一起反思、一起成长。在一次次比赛和交流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种支持不仅帮助我在低谷时重新振作,也让我在成功时收获了更多的喜悦。

这些宝贵的收获,将在未来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更加勇敢地前行。

Q7

未来在辩论领域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赢”,更是持续的成长与分享,在未来的辩论道路上,我希望能从“参赛者”成长为“传递者”。

首先,我计划参加更多高水平的辩论比赛,尤其是海外赛,希望能与不同国家的优秀辩手同台竞技。通过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来拓宽视野,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还想深入学习公共演讲和沟通技巧,因为辩论不仅仅是“说”,更是一种沟通艺术。提升表达能力不仅对辩论有帮助,也会为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其次,辩论带给我太多宝贵的收获,我也希望将这些经验传递给更多选手。未来,我计划参与辩论培训,帮助初学者提升辩论技巧,尤其是在逻辑构建和临场应变方面提供指导。我还想组织一些校园内外的辩论活动,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共同感受辩论的魅力。

Q8

辩论经历对你的未来规划有哪些影响?

辩论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的学术方面,我倾向于选择那些既能发挥我辩论优势,又能激发我思维潜力的专业,比如法律学或语言学。这些领域都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效的沟通能力,而这些正是我在辩论中不断打磨的技能。

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我都希望将辩论中的“表达力”“说服力”和“沟通力”融入其中。此外,我还希望通过组织公益性辩论活动、参与社区教育项目等方式,帮助更多人找到自信与表达的力量。

对我而言,辩论不仅仅是一项学术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问题中寻找真相,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坚持理性表达,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我期待着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挑战自我,同时将这份热爱分享给更多的人。

Q9

有什么想对其他和你一样热爱辩论的人说的吗?

我想对所有热爱辩论的朋友说:不要害怕失败。

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保持热情,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团队合作、积极寻求反馈以及保持开放的心态都至关重要。

同时,别忘了始终保持好奇心,大胆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这不仅会让你在辩论赛场上脱颖而出,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带给你更多独立思考的力量!愿我们都能在思辨之旅中,遇见更辽阔的世界和更强大的自己!

写在最后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Angela,那一定是“好奇”“专注”和“乐善”。

“好奇”,让她成为了那个永远追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论是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还是生活中遇到的社会现象,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她总是刨根问底,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好奇心,把她一步步带上了WSDA的舞台。

“专注”,是她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她知道,辩论不仅需要表达能力,更需要专注力和定力,而她做到了。在每一次的全力以赴中,她都在突破昨日的自己。

“乐善”,是她眼中闪烁的热烈光芒。未来,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不仅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要通过推动合作与分享,让更多人受益,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像Angela这样的破浪少年,在WSDA的舞台上还有很多。他们用好奇探索世界,用专注追求梦想,用乐善影响他人。如果你也像Angela一样,喜欢思考、渴望表达;如果你也想和Angela一样,在热爱的领域不断求索新知,WSDA永远期待你的到来!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 英国 留学前景

免费留学评估

  • 学生
  • 家长
  •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荷兰
  • 中国香港
  • 其他
最新开班 + 更多
成都英锐教育

立即预约试听

选填
第一步:填写留学意向
留学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中国香港
其他
申请课程:
高中
本科
硕士
其他
院校排名:
世界前10
世界前50
世界前100
世界前200
无要求
意向学校:
申请专业:
出国时间:
越快越好
半年内
半年-1年
1年以后
未确定
留学预算:
100万以上
50-100万
30-50万
30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