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公布了2022-2023本科国际生数据。
作为理工类高校的大佬,MIT一直是众多学生心中的“白月光”。中国学生尤其是理工学霸,对这所学校更是止不住的热情,每年公布的录取数据,就是进入梦校的通关秘籍之一。
这次的数据直接打破了我们从前所认为“MIT有亚裔歧视”的刻板印象,一众国际生中,MIT录取最多的竟然是中国学生。
原来MIT越来越“爱”中国学生?
2022-2023学年,MIT拥有513名国际生身份的本科学生,来自中国的国际生有69人,占所有国际生比例的13.45%,相较于其他身份的国际生,可以算得上是独占鳌头。
在中国之后,排名第二的印度仅有23名本科在校生,加拿大、韩国也仅有10余名本科在校生就读MIT。
2021-2022学年,MIT则拥有472名国际本科生,来自中国的国际生有62人,占所有国际生比例的13.14%。紧跟其后的是印度、加拿大、朝鲜、法国等。
下表显示了近十年的MIT本科阶段,在校国际生人数和中国学生人数。
每年申请季,我们都会听到“MIT对中国留学生招生有偏见”等谣言。但从表中可以看出,事实上从2013到2023的十年间,MIT 中国籍在校生数量从49人稳定增长至69人,MIT越来越“爱”中国学生,才是数据的表现!
至于为什么会给大家留下MIT对中国学生不友好的印象,大概是基础招生人数实在是太少了,69名中国本科生,平均每年级也就17人左右,想进入MIT颇有难度。
标化成绩必须优秀
去年MIT已经公布自2022-2023申请季开始,MIT恢复了SAT/ACT要求。学校分控得明明白白,毕竟之前申请MIT的学生,标化成绩都是惊人的优秀。
MIT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不论是SAT还是ACT,2026届被录取者的标化成绩几乎都是高分水平。其中SAT成绩区间为1520-1580,ACT也在34分以上。想进入MIT就读,第一步是先将标化成绩提升到接近满分的完美水平。
竞赛奖项最好硬核
MIT官方推荐了26个竞赛,大部分是理工类赛事,集高影响力、高难度和高权威性的“三高”特点于一体,基本上都是众人心中的“天花板”级别竞赛。如果学生能在这些国际活动中拿到优秀的名次,本身就说明了他在STEM领域独具天赋。
MIT官方推荐活动列表
26个
7大国际奥林匹克活动
+ 7大科研活动 + 5大机器人赛事
+ 4大创新赛事 + 3大MIT官方主办赛事活动
ref:https://mitadmissions.org/apply/prepare/enrichment
EA上岸比RA容易点
从2022-2026届5年录取情况可以看出,MIT在EA阶段录取率会比RA相对高一些,这也提醒了所有目标MIT的学生,一定要抓住早申的优势。
不过每年,MIT都会有非常多EA轮次的学生被defer到RA轮次,比如2026届就有多达9,488名申请人被defer,但仅录取了176人。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申请MIT仍然是一桩“一锤子买卖”。
MIT对申请者的8条“软标准”
8条“软标准”
1了解 MIT愿景
MIT的愿景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达成这一目标。比起寻找一个15岁治愈世界上所有传染病的申请者,带一个孩子用数学改变世界、游说参议员修改不良政策…这些更加切实际、有意义。
2拥有协同合作的精神
MIT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以跨学科研究而闻名。我们的很多problem sets(即家庭作业)都是小组作业,跨部门实验室(cross-department labs)非常普遍。独自研究、探索完全没问题,但你在MIT读书的体验会略逊一筹。
3积极探索、主动出击
在MIT上学就意味着有很多潜在的机会,包括研究项目、奖学金、有趣的讲座等。但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想要抓住它们,学生必须要主动出击。对于善用身边资源、积极进取的学生来说,MIT就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
4敢于冒险
怀着一颗想要成功的心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希望看到不怕失败的申请者。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冒险,拥有这种精神的学生会非常吸引我们。只有保持专注、不放弃目标,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
5创意&实践能力
MIT是一个有活力、重实操的地方。我们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新的事物,这通常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式。
我们不希望学生是空有知识的“理论派”,理论知识是用来服务、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不应该只是喜欢思考,动手实践也是很有必要的。
6保持热诚和专注
比起做一百件事,能把一件事持之以恒做下去更为重要。我们看重质量大于数量,专注于自己真正关心的、感兴趣的事情上,这就足够了。
7能够融入MIT
我们教导MIT的在读学生要互相照顾、互相提升、互相激励、努力超越自身潜能。我们希望申请者也能拥有这些品质,以更快速融入MIT大家庭。
8善于管理时间
在MIT不仅只有学习。想要在这里取得成功,你一定需要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学会平衡自己的学习、娱乐和思考时间。
从数据上看,MIT是对中国学生们越来越友好了,但是每年申请的同学们还是感到压力大,竞争强,这背后的原因更多是申请人数的增加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