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招生官如何选拔学生?
真的有所谓的录取公式吗?
录取流程是什么样的?
是谁来决定这么多候选人的命运?
怎样帮助孩子成长为招生官眼中合格的申请人?
思来想去,不如亲身体验!
9月9日英锐组织了“我是招生官”体验活动,我们邀请到普林斯顿前招生官为我们分析大学招生的决策过程,在活动现场我们还原了大学招生办工作流程,让每一位参与者亲身体验站在顶尖名校招生官的视角审阅不同申请者的材料。
本场活动从招生官的视角评估学生,根据不同大学的录取标准和偏好最终做出录取决策。通过这种方式,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大学申请选材标准。
为了更好地展示招生官的工作场景,我们现场播放了一段电影的片段,讲述了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委员会的录取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一下:Admission,一部关于美国大学招生的电影,向人们展示了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过程。)
PART.01 <<<<
一共有6个英锐升学真实成功案例,我们还原影片中大学录取委员会评估现场,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同学们扮演招生官角色,由英锐升学指导老师王秀玲和崔默辰带领2组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官;周蓉和王丽丽带领2组康奈尔大学招生官,共4个小组对学生简历进行讨论和分析,每组的每位成员同时阅读三位同学的申请材料,有录、拒两种选择。
一般情况下,一位申请者的材料需要被审核大约十几分钟时间,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招生官需要评估:
■ 个人情况
■ 学术成绩
■ 标化考试
■ 课外活动
■ 申请文书
■ 其他素材(论文相关、作品集.....)
现实就是竞争者太多,展示机会有限,所以想成为招生官的眼中的“天选之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了解招生官的评估逻辑,和清晰招生官的评估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每一位申请者的材料,在进行每组代表案例分析的时候,都能够阐述出充分的理由录取及拒绝。
当最终案例录取结果公布时,有的小组会发现他们所思考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其中一个康奈尔招生官小组在讨论及分析的时候并不看好学生D,一致认为她是被拒的,他们认为这位申请者的活动不够聚焦且缺乏足够的证据去证明她的贡献。
然而事实上,学生D成功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相比之下,他们认为会被录取的F同学没有收到康奈尔大学的offer,最终却被南加大录取。
虽然F同学的成绩表现优异,且在材料中展示出多项学术活动,但是除了可以量化的学术表现,招生官还要通过各种材料去评估孩子们那些不能被量化的特质。
所以,在大学录取学生的时候,招生官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位同学的成绩很优秀,或是那位同学的课外活动很丰满,他们所看重的是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个人特质与大学风格的匹配程度。
PART.02 <<<<
学业表现绝不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否进入藤校的唯一因素。藤校的招生官会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去考量学生的特质是否符合他们的招生需求。不同大学在录取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偏好,因此申请者与大学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匹配”而被招生官拒绝。
全球范围内,学业成绩杰出的学生不胜枚举,但是想从众多优秀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藤校,还要体现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未来的想法以及和学校的适配程度等等。
所以我们要清楚,美国高校的招生官会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Holistic Review)来衡量申请者,关键是高校所要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多维度地展现出孩子的独特性,孩子的特质需要与学校招生偏好的高度匹配,当我们的材料呈现在招生官面前时,最好给他们留下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
PART.03 <<<<
对学生的采访
Q. 本次活动中最大感受?
A. 之前把招生标准想得过于简单了,招生官考虑的角度和我之前考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到Holistic Review的选拔标准,还有作为国际申请者补充文书也很重要等等,这些关键信息是我之前不了解的。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我也发现这些被成功录取的申请者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很强。
Q. 在本次活动中,你是否对未来的申请有更明确的方向?
A. 我的感受是,选择国际赛道,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热爱,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校内的GPA,然后希望可以在未来探索过程中发掘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各项活动把我的特质呈现出来。
对家长的采访
Q. 本次活动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 对美国的招生逻辑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认识到了文书的重要性,文书是展示一个学生的重要平台,我对留学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