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大附ICC优秀毕业生之一
他是耶鲁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他即将就读剑桥大学古英语专业
他是全国辩论赛总冠军
他爱好写诗、辩论和rap
今天英锐为大家带来这位青年背后的故事
采访人:许老师
受访人:郭同学
郭同学:我觉得我不是天才,我认为我干得好的事不如我干得多的事,我对自己的分类要么是天才里的笨蛋,要么是笨蛋里的天才。天才就是那种,遇到一个事情,一上手就特别厉害的,但我是属于那种遇到喜欢的事情会多尝试,做得多了才变得厉害,比如说辩论就是这样。
郭同学:我在高一下学期才接触到辩论,现在已经有少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辩论了,我初中的时候还没有听说过这方面内容。高一的时候在一门经济课上,老师和我说,“你话这么多,可以去试试辩论”。后来我就直接去参加了辩论比赛,当时我也不是很了解辩论的“格式”,就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参加了比赛,比赛过后就体会到,这个挺有意思,挺好玩的,就想多玩几次。于是在比赛过后我就来到英锐参加了辩论课。
我从小就很喜欢英语,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我在学英语的时候会读故事书和听有声读物,比如说当时我喜欢听哈利波特的故事,听完之后我问我的父母还有没有别的书可以看,于是他们会去网上帮我寻找其它书。小时候喜欢的东西很多,比如说当时我发现听英文故事很好玩,然后听得多了,英语自然就比同龄人要更好,这也是一种正向循环,当自己的英语水平变强的时候就会希望它变得更好,我觉得大多数小孩在面对别人的赞扬时都会获得动力。
我的父母没有什么语言天赋,英文能力也没有比其他的家长要好。我爸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我妈妈则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在我学习方面的管教,是比较传统的中国的管教方式。
郭同学: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程度,比如说我在文学方面肯定没有做到极致,我以后哪怕当教授也很难做到极致,所以说只要做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地步我就会觉得我很优秀。我认为“highly individualized”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我爸妈给我的帮助就是在我该做好(比如说我不感兴趣的科目数学)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帮助我和督促我(即使在我不愿意的情况下)做成这件事,然后在我想要追寻自己的“specialty”和自己的兴趣的时候,他们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郭同学:因为我觉得辩论很有意思,而且在比赛中我是很想赢,所以会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准备,寒假的时候去美国参加了哈佛和斯坦福的邀请赛,是由英锐组织的一个program,那段旅行对我来说非常难忘,也结识了很多很优秀的同伴。在那段时间里我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国外的辩手,我与很多母语是英语的人一起辩论,在几场辩论赛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见识到他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意识到我能做些什么,回国之后我就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了。
在去哈佛和斯坦福冬令营那段经历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这也激发我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认为面对我喜欢的事情,希望是可以达到一个我满意的程度,不能辜负我的付出和努力。也就是说,一件事要么就不做,如果做的话尽量做到最好。
从那次冬令营回来之后我在英锐上了一段时间的辩论课(大概一个学期到两个学期),那个阶段我可以系统性地去了解我接下来该做什么,辩论教练也非常专业,同时我认为“team spirit”也非常关键,我还接触到很多想要打好辩论的同学,2016年那年也和队友在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辩论赛中获得了总冠军,这段经历对于我成功申请到耶鲁大学也许是一个contributing factor。对于辩论的坚持能得到一个回报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郭同学: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触到辩论,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方式,我在大学写论文期间也会受到过往辩论经历的影响。但是想打好英文辩论也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比如说你的英语水平需要很好,你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很强,你需要有整理资料和提炼资料的能力等等,想要把辩论推荐给更多人的理由是,在试图满足这些条件的过程中,这些能力也都会得到提升。
但是我并不希望大家对待辩论的态度是功利的,而是真正地热爱辩论,享受辩论带来的快乐,做其他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郭同学:最难忘的经历是和ICC的好朋友一起在晚上找个自习教室一起准备辩论,对于我来说,我很多很好的朋友都是在高中建立的,在ICC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
比较优秀的学生出去了以后,就是得先认识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先认识到自己有提升空间,然后再决定在这个空间里自己需要做什么,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
郭同学:当时来到耶鲁的时候,我是我这一届这个专业唯一的中国学生。非常难忘的是有一次和一个外国同学聊天,那个人突然说他听说过我,他说我是一个“Old English Guy”,就是因为我上了耶鲁所有的可以上的Old English的课,(后来我在申请硕士时也选择了这方面的专业并被剑桥大学录取了)。
被陌生人因为自己的热爱所记住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他通过我对古英语的热爱记住了我。
在大学里我也学过很多跨学科的课程,例如政治加文学的课程、哲学加文学的课程、历史加文学的课程等等,虽然我主修的是文学,但是文学和这些学科也有很多的融合点。比如说我在大四上学期印象比较深的一门课叫做公元1000年,内容是在公元1000年前后发生的事情,那个时期中国是处于宋朝时代,当时英法在这个时期有冲突,还有北欧的史诗传记等等,这里面有很多的文学资料值得去研究,通过文学去映射历史,透过历史去思考文学。
再比如说在我们的诗歌与政治课上,我们还学习了和马克思相关的内容,这些东西都很值得去讨论和思考,诗人也会把他们对于政治、对于自己国家的盼望、愿景等写入文学作品里。
我认为我在耶鲁的这几年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我在学科方面的努力还是对于学术的态度,也更加认定了将来要选择学术这条路,在耶鲁的经历帮我理清了一些人生方向。
郭同学:首先我的硬件是达标的,课业成绩和标化成绩也还不错,托福是117分,但我觉得他们最终选择录取我的原因是我的文书,他们“看”我的材料是因为我的硬件是达标的,但是最终选择我是因为我的软件(软实力)。
在文书中我也展示了我参与过的活动,比如说辩论、模拟法庭等,我和曾经共同打辩论的朋友还共同参加了模拟法庭和其它活动。另外,我认为我的文书的亮点是,我写了一首散文诗,因为我申请的是英语相关的专业,所以这些经历都有帮助我去展示我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
我不建议大家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选择DIY的方式,本科申请硕士的时候是可以DIY的,高中申请大学是必须要寻找专业升学顾问去辅导我们的申请的,他们可以让我想到平时想不到的东西,帮我梳理文书,了解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偏好,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去帮助我决定在文书中呈现什么,所以说专业的升学指导老师会帮助我们去接触到个人很难了解的信息。
在和耶鲁的面试官面试的过程中,他提到他收藏了一些中世纪法国唱诗的碟,我和他探讨了说唱和中世纪法国唱诗的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和文学相关的内容,聊了接近三个小时,所以说在面试的过程中,其实他们也会看重我是否对于这个专业是真正地热爱,以及你的材料是否真实等。
郭同学:在未来我也会继续学习文学、学习古英语方向,并且也会为我未来博士学位的学习做打算。在完成学业后,我打算回国进入高校、继续保持学者的身份,并把我的知识传递给其他热爱英语文学的人。
在当下,“润”这个词比较火,但我从没有过“润”的想法,在未来,我还是想回到家乡,有些人可能会对环境中的一些事物感到不满,但我们应该更为全面地去看待这个环境,我认为环境不合我意不是我“润”的理由,要么试图适应环境、要么试图改变环境,虽然说我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要一定去改变些什么,但是正因为环境中有一些还可以进步的地方,这才更需要我,“逃避”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适用。
郭同学:我认为做自己就是让自己过得开心就可以了。就好像你写出一个特别好的句子的时候,你会感到很开心,在你真的完成一个事情的时候,你也会发自内心的满足。我认为一定要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会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