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ICC的飞盘社社长
从五年级开始加入偏远山区学生的支教项目
主动寻找资源去帮助关心的盲人弱势群体
学术上认真钻研应用AI技术进行生物制药
主动探索体验眼科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
最终如愿牵手梦校杜克
他就是英锐学子 Joseph
收到杜克大学 Offer 的心情
我当时心情很激动也有一些小紧张,对着电脑屏幕读了好几遍,怕自己看错了信息,也听过有大学发错Offer的,所以谨慎起见,大约过了一周以后才撤销了其他大学的申请。
因为从小喜欢打篮球,所以在初中阶段就把杜克大学视为我的梦校。两年前姐姐被杜克大学录取后,杜克就成了我梦校中的梦校了。
总结一下自己被杜克录取的原因
美国大学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价值理念及使命,喜欢学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比如,杜克大学在官网写公布了喜欢招收学生的特点:
“We look for students who operat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magination and impact — students who are unafraid to undertake things that are messy, complex, and outside of their comfort zone.”
“我们寻找的是那些善于运用想象力和影响力的学生 — 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承担混乱、复杂和超出自己舒适范围的事情。”
所以,每一所大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喜欢学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如上所述,杜克喜欢有社区参与感的学生,这种参与感可以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在向杜克大学提交申请材料的时候,我和我姐都有很多的公益活动的呈现。建议大家需要在申请前做好学校调研,官网信息要看透,如果有条件要去访校,因为与学校相关的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只有去了School Visit才会真正的了解。
总的来说,用心按照自己的兴趣驱动去做事情的独特经历,展现真实本真的自我, 是会被每一所大学看到的。
如何通过学术和非学术活动搭建起申请主线
一开始我只知道自己喜欢体育和公益,体育方面我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创立飞盘社(转入美高后)以及加入学校橄榄球队,并且这些也都是我长期坚持的热爱,最后也顺理成章的出现在了我的申请资料中。
在公益方面,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参加偏远山区学生的支教项目,后来持续参加在线共读项目,我也申请到美国盲人协会(National Federation Blind)的志愿者实习经历。后来参加学校的VR社团应用科技去做一个教学工具来帮助更多人去体验盲人世界的真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多展现的是我的主动性,因为关心弱势群体和盲人权益的问题我会主动寻找和链接资源去更加深入的探究相关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坦白说,大学也知道作为高中生我们的能力水准,并不会对我们产生特别高的期待,更多是希望看到我们愿意去主动寻找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也是他们评价一个申请者到大学后是否可以很好的利用资源的标准。
我的申请主线是在做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慢慢搭建起来的。
在学术中我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合理的人物成长过程。从一开始作为科研小白到北大的实验室去学习最基本的科研实验技能;再到和小伙伴们组队去参加iGEM比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在团队合作中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领导力和学术探究能力,在比赛现场我还见到了杜克大学的领队教授,还主动和他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以及参加北大“元培少年学者”科研项目,即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和AI理念进行生物制药的学习,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论文产出的能力,也和导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导师也帮助我写了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 附加的推荐信;还有去当地的医院实践Shadow体验公立医院眼科医生的工作以及我对做这些事情背后意义的思考和对初心坚持的信念,这些真实的经历呈现也会让招生官感受到一个真实合理的人物成长过程。
总之,循序渐进的独特个人成长经历构成了我的申请主线。
英锐教育对你的帮助
我的梦校一直是杜克大学,这一点很明确。但是选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兼顾Reach梦校, Match匹配校 和 Safety保底校。保底校我的选择是当地的南卡大学,比较合理,但是在匹配校的选择上,开始做的选校调研不是很充分,除了北卡UNC以外,其他还不是很确定。英锐仲老师帮助我认识到作为匹配校最重要的选择依据是需要增大录取的概率。基于这一点我们进一步做了School Research, 她给了我很多选校和专业选择的建议。比如还增加了UIUC、埃默里大学等等。 我一开始特别想申请这些学校的王牌专业比如计算机+生物工程等,仲老师就建议我选择专业申请难度小一些、同时也和我非常匹配的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Public Health公共健康等,如果没有她的建议,我自己很可能会“踩坑”。
同时,英锐外教老师 Adam 对于各个学校项目深入理解的宝贵经验,在我择校和选专业的过程中也让我受益非浅。在文书构思和语言雕琢方面,Adam 老师也给我非常好的建议。他像我的朋友一样,也很喜欢运动,比如橄榄球和飞盘。他给我很多鼓励,帮助我深入整理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特质,通过文书准确而富有文采地展现出来。在准备校友面试方面,他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我非常感恩在申请过程中得到英锐无私的帮助,尤其在进入申请季的早期阶段,我对申请诸多细节不够清晰的情况下,英锐老师们的专业经验帮助我很快进入到申请的模式(mode), 这对能在ED阶段拿到梦校Offer非常重要。再次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