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钟,
拿什么打动名校招生官?
大学申请是非常注重过程考察的,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去深刻地理解招生官的思维,可能整个过程就会出现偏差,无法及时纠正。所以,我们就来看看招生官,他们是如何去挑选优秀的学生?
No.1 何为美本申请中的软实力?
为什么“软实力”这个词总是在美国大学申请中被反复提到呢?这取决于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即基于招生委员会的个人评估机制。
申请者的所有材料将会被两位招生官审阅,之后这两位招生官将对申请者分别打分,决定她是否录取。但每个学校会略有差别,某些学校(如普林斯顿大学)可能会在第一轮筛选后,再进行委员会的集体评选。
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主观评估。你能否进入这所学校,和审阅你材料的招生官是谁、当时的心情、环境以及这所学校已招收学生的素质模型都有关系。
招生官审阅一份材料的平均时间是13分钟。在13分钟里,招生官要阅读这些内容:
申请者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
教育背景:
标化成绩:
活动经历:
申请文书:
问题回答:
而在以上内容中,过程性描述,也就是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学生获得的奖项成就、活动经历、文书,都是在软实力中体现的。
13分钟里,招生官不会惊讶于你1500+的成绩,但会被你出彩的活动所打动。招生官想通过阅读你的材料了解除了成绩之外的,你是谁、做了哪些选择、做了什么活动、造成怎样的影响。
No.2 软实力的数据化解读
具体来说,软实力是指什么?被名校看重的软实力是什么?其实,学校都会在官网描述他们的招生目标。我们也梳理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8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责任感”,占比56%
Leadership (领导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5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领导力”,占比50%
Curiosity (好奇心)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3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好奇心”,占比46%
Self Motivation(自驱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3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自驱力”,占比46%
Innovation (创新能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1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创新能力”,占比42%
Insight (洞察力/思辨)
美国前50大学中,有20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思辨力”,占比40%
Cooperative Ability (合作能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18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合作能力”,占比36%
Compassion/empathy(同理心)
美国前50大学中,有14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同理心”,占比28%
Influence (影响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12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影响力”,占比24%
Anti-pressure Ability (抗压能力)
美国前50大学中,有11所学校的招生要求中出现了“抗压能力”,占比22%
当我们知道何为软实力,虽然我们或许还没有明确的学校目标,但依然可以在之后的几年中,有方向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9年级:discover 发现
广泛接触各个学科的知识,探索自己的课外兴趣,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10年级:prioritize 排序
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有侧重性地发展学术和课外活动,同时利用身边资源发展领导力,为“高级别”的活动寻找机会。
11年级:pursue 深入推进
将活动成果化、可视化,与申请文书结合,形成清晰的申请人设。
12年级:reflect 展现
讲好你的故事,上最挑战的课程,拿到好的推荐信。
No.3 招生官想看到什么样的活动?
在活动规划之前,学生通常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数量问题或质量问题。活动数量少,达不到要求,或是有活动,但蜻蜓点水,堆砌活动,没有深度、没有逻辑、活动之间没有关联、无法体现学生个性。
那么,招生官想看到什么样的活动呢?
普林斯顿大学
我们不会对活动的好坏做出评估,相反,我们欣赏你选择你喜欢的活动并且坚持下去。
耶鲁大学
Our advice is to pursue what you love and tell us about that. Be yourself. Apply and relax.我们建议学生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
总的来说,招生官不在乎你做了什么类型的活动,也不会评估活动的好坏,但会评估申请者在活动中体现的个人特色。
所以,活动规划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能够激发你的自驱力和好奇心的活动,才能产出个性化的成果。
No.4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思路
在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中,将课外活动分为30类,这30类我们可以分为6个大类:公益活动类、特长爱好类、演讲/辩论/写作类、学科科研/竞赛/专利类、职业体验/实习类和社团活动类。
通过公益活动,招生官想看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通过职业体验活动,招生官想看到学生对于未来的探索和对自我认知的程度;而演讲辩论写作活动,招生官能够看到你是不是一个有思辨能力和洞察力的申请者。
同学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一是从个人兴趣出发,包括自身技能或是观察周边环境,例如弱势群体、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问题。
二是从学科偏好出发,进行和未来申请专业相关的活动。
最后,如何最大程度做到个性化?
“做别人没做过的”课外活动是否就是个性化?“只有我一个人参加的活动”的活动是否就是个性化?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大学招生标准中,“责任感”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我们以终为始,将领导力、专业、兴趣爱好和科研融入课外活动中,以“为他人”为宏观目标,在和他人的互动中产生影响力,才能最大程度做到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