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的专栏将会和大家围绕大学专业展开一个新的讨论。
毋庸置疑,全球的学生和家长都把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大学视为升学最重要的环节。大家都为了进入世界排名前50、美国排名前30、英国金砖5校、澳洲8大作为衡量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
然而,当学生和家长疯狂在为排名争先恐后的时候,大家都不知不觉的忽略了一个更重要、更核心的点, 那就是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专业。
学校本身固然重要,因为那是以后就业方面的“敲门砖,”是奠定你朋友圈、校友网的“基石”。然而,在一个适合你的学校中,选择一个正确的专业,他的意义远不止“帮助你进入世界名校的工具”那么简单。
因为进入了一个好的学校,只是你一切留学生涯的开始!而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上课和学习,充分体验后选择的那个专业,才是你今后的职业规划方向的指明灯。它可能会改变你的性格,甚至命运。最关键,它会帮助你定义你自己,为你找到人生的动力。
在中国的大学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很大程度上自动决定了他们的专业会是什么,所以很难去自主、自发的选择专业和更换专业。然而,在世界上一流的大学中,它们的优势就是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方方面面在专业选择上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也会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机会。
那么接下来,我会用三期专栏的时间和大家认认真真讨论美国大学选择课程和专业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够帮助到读者们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这一期,我们首先来了解美国大学对于专业的定义、课程设置还有不同文凭的区别。
什么是专业?
大学会针对不同的领域开展一系列成体系的课程,通过学习这些系统的课程,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此领域,且帮助到未来在此领域的相关深造和就业。
大学的专业可以是非常传统的,例如商科、法律、医学、教育;但也可以是非常细分和具体的,例如航天科学、红酒制造业、兽医学等。
毕业学分的设置和时间规划
每一个专业,学校要求的毕业学分是不同的。尤其在理工科方向上,普遍要求的学分总数,比人文学科方面的专业要多。所以,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的学生们,可能大家毕业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自己的第一专业是传播学(Communications)里的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这个专业是文科方向,所需的学分是120分。学生如果一个学期修6-7门课, 三年就可以迅速修完学分然后毕业。但是和我一起入学的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他们的毕业条件是135-150个学分不等。所以时间上来说,他们是必须需要四年的。
于是,我在大三那一年,果断了选择了我的第二专业心理学(Psychology),成为了“双专业(double major)”的学生之一,并且顺利大四完成学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那岂不是心理学要求毕业又是120个学分?一年以内怎么可能读?
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说到美国的大学专业选择上的灵活性了。
课程设置第一步:通识课程
刚刚我有提到,传媒和心理学的毕业学分是120分。但在这120分中,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是专业课。相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分,是来自于非专业的基础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
GE的课程设置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课程中包括了所有学科领域的基础课程:例如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学科类、体育和第二外语类等。所以,GE的设置大大的方便了所有的学生去扩展自己的兴趣。
在上GE的途中,学生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在另一领域的兴趣和潜力。从而在自己的专业上进行更换和改动。例如我就是在上普通的通识课程上选择了一门基础的心理学课,从而开始了自己双专业的历程。
选择专业的区别:双专业/辅修/选修
在学生大二、大三左右,GE课程上过一半以后,如果学生在考虑除开主专业外第二个专业的学习,那么在专业的体现上,他们可以获得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为:
双专业(Double Major)/辅修 (Minor) /选修 (Elective)。
这三者的区别根本上来说就是在第二专业上修得学分的多和少。
双专业 (Double Major)顾名思义,就是在修了一个专业的学分的基础上,再加修一个专业 (10-12门专业课程左右, 32+学分),并且顺利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这样学生可以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做法会非常的“盈利”且 “刷经历”。因为只要在课程数量重叠多的两个专业间多读书多修学分,是不会多花钱的。而且在找工作时,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竞争者们相比会更全面和广泛。
辅修(Minor)的意思是,在修了一个专业的学分基础上,多修6-8门专业课,并且顺利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这样学生可以在一个专业的毕业文凭上,获得另外一个辅修专业的证书。
Elective (选修)的意思是,在修了一个专业的基础上,多修了3-5门其他专业的课程。值得注意的是,选修只能算作第一专业的毕业学分。所以文凭体现上,是看不出来学生有过第二专业的学习的。如果到后期,学生仍想体现出自己有过第二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在简历上写出具体的课程信息。
结合我个人的案例,之所以能够把心理学变为自己的第二专业,是因为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选修(Elective)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从而大二、大三已经到了辅修(Minor)的学分分数。大四再多修了3-5门的心理学的课,就顺利的拿到了双文凭。
你可能会觉得,那我肯定是学霸,每个学期至少给自己安排了10-12门课。但其实不然,因为心理学和传媒之间,共通性非常高。他们同属社会科学系,在通识课程上(General Education)的重合度非常高。再加上,传媒的课程本来就少,所以我最多每个学期比其他同学多上了2-3门课,就顺顺利利拿到了双文凭。
由此可见,美国的大学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专业的选择。只要你是爱学习,愿意付出的学生,你都可以在专业搭配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拿下双专业?
当你进入大学以后,开学的1-2周前都会开始繁复的选课工作。那个时候,你会登录学校的选课官网(Course Bulletin/Catalogue)去看和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
学校的课程顾问们也会时刻监督着学生的选课情况,并且为你提供相关的选课方案。
每一个专业和课程下面都会写到相关的要求,例如学分的总数,修此课程的前提条件(Prerequisite)和适合此专业的辅修专业课程(minor programs)。
例如我的传媒专业,和商科的市场营销(marketing),人文学科的经济(Economics)还有社会科学类的心理学、社会学(Psychology/Sociology)关联很大,所以申请第二专业的难度不会特别大,而且也不会多花钱。
然而,也有学生为了双专,在学费和毕业时间上付出很多代价的。原因就在于两个专业之间跨度太高。比如说,一个喜欢物理和文学的孩子,他可能要比常人花多过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和学费,才能顺利拿到双专业文凭。
所以,能够给出的建议就是大一在选择通识课程的时候,只要满足毕业的学分,学生们都可以尽可能多领域的选择课程。不要惧怕领域的不同。兴许这样,能让你在其他领域上,获得意外的突破,成为多向发展的人才!
接下来的专栏中,我会和大家分享专业的分类,什么是热门/冷门专业,收入高/低专业,和优势专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继续关注我们一周一度的名师专栏哦!
近年来,英锐教育专为冲刺顶尖名校而设立的高端升学项目——凯斯,已诞生了多位常春藤学子,其中普林斯顿大学2名,哥伦比亚大学1名,达斯茅斯学院2名,康奈尔大学7名,布朗大学2名,宾夕法尼亚大学1名。
以上学子均在本科阶段被藤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