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才开始接触辩论,学习十个月后斩获了WSDA全国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哈佛国际辩论锦标赛秋季赛,担任过哈佛PF裁判,成立了辩论社团,成为WSDA校园大使……短短一年,朱芯仪(Michelle)的辩论生涯风生水起,成绩十分耀眼。
在一路狂飙的背后,Michelle手握哪些成功密码?哈佛PF裁判经历对她产生了哪些影响?她在辩论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又有哪些特别的收获?一起跟随WSDA君的脚步,走进Michelle的故事,感受她的热血与激情,领略辩论世界无穷的魅力和力量吧!
朱芯仪 Michelle
-WSDA校园大使
-2023 WSDA秋季大湾区区域赛高中组第三
-2023 WSDA冬季冠军赛全国八强
-2024 WSDA春季大湾区区域赛冠军&最佳辩手
-2024 WSDA全国总决赛第二&优秀辩手
座右铭 Tomorrow is but today's dream.
01
机缘巧合入辩论,速取佳绩展锋芒
和很多主动参与辩论的学生不同,Michelle与辩论的相遇颇有几分机缘巧合的色彩。2023年10月,在同学的半拉半拽下,她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踏入了学校辩论社团的大门,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进入社团后,她惊喜地发现,社长的授课风格独具魅力,辩论知识广博有趣,社员之间关系融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轻松和谐的社团文化一下子牢牢吸引住了Michelle,也点燃了她对辩论的热情——几乎未加思索,她决定留在辩论社。而在短短两个月后,她又积极报名参加了12月的WSDA秋季区域赛,正式开启了大放异彩的辩论赛生涯。
Michelle初次参赛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由于一些意外状况,她和搭档仓促组队之后才发现,两个人竟然都是second speaker。面对特殊情况,Michelle主动请缨担任first speaker。在解决了一连串的问题之后,距离比赛开始只剩下2-3周。而因为临时变更角色,她对比赛的具体流程和环节了解不够。但是面对这种“天崩”开局,Michelle没有丝毫犹豫和气馁,不仅在极限时间里迅速掌握了第一辩手的核心知识,还围绕辩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索与分析。强强联手之下,她和搭档也磨合得相当顺利,一人善于运用证据,一人擅长逻辑演绎,在赛场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最终取得了大湾区区域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踏上赛场之初,Michelle心态淡然,并未对获奖抱有太大期待,然而,当结果揭晓,她心中还是难免泛起一丝遗憾。不过她很快调整了心态:“毕竟是第一次比赛,能与那么多优秀的选手切磋本身已是难得的机会,最终跻身三强更是对我们的肯定。”而这一丝遗憾也转化为推动她前行的强大动力。在之后的短短8个月时间内,Michelle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勇夺大湾区区域赛冠军,将最佳辩手的称号收入囊中,之后更是获得了全国赛第二名。这份耀眼成绩的背后,或许有天赋的加持,或许有幸运的眷顾,但究其根本,离不开她对辩论的热情、坚定的决心、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不畏困难的担当精神。这些宝贵的品格驱使她在辩论之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挑战自我,勇攀新的高峰。
当谈及在赛场上迅速成长的秘诀时,Michelle强调了充分准备的重要性。每次比赛前,她都会认真搜查资料,力求将每一个可能涉及的要点都囊括其中,讲稿字数常常超一万词。然而,仅依靠详尽的准备还远远不够,创新思维同样不可或缺。Michelle认为,辩论不能被老生常谈和陈词滥调所束缚,新颖的观点往往会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她还会进行拓展性的research,顺着脑海中灵感的藤蔓,不断探索知识的疆域:“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念头,在赛场上反而可能让对手阵脚大乱。”
同时,Michelle也点明了以赛代练的关键性。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犹如纸上谈兵,如果想显著提升辩论能力,就必须借助实际比赛来积累经验。每次比赛结束后,Michelle都会回顾笔记,针对比赛时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复盘总结,汲取对手的长处,不断打磨辩论技巧。她也非常推荐大家多参加线下赛事:“之前我参加的都是线上赛,今年夏季的全国线下赛给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很多选手在休息期间也毫不松懈,在教室外面席地而坐,专注地盯着电脑查阅资料,这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这种浓厚的竞争氛围深深触动了Michelle和搭档,她们也倍受鼓舞,加入备赛大军中。或许是紧张氛围的激励,又或许是好胜心的驱动,Michelle和搭档的创造力与应变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想出了许多在赛场上发挥关键作用的精妙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帮助她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让她们在辩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战越勇。
02
哈佛赛事启新篇,转换角色拓视野
从踏入辩论领域的那一刻起,Michelle便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冒险家,怀揣着对未知的热忱和挑战自我的决心,一直致力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探寻辩论世界的无限可能。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在国内赛事中崭露头角之后,Michelle将视野拓展至海外赛事和国际舞台,参加了哈佛辩论委员会国际联赛秋季场(Harvard Debate Council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s Fall)。
在这次比赛中,Michelle顺利进入了半决赛。然而,相较于名次,更重要的是她对辩论有了全新的感悟和思考。Michelle敏锐地察觉到,海外的辩论生态和国内存在着显著差异——参赛选手来自世界各地,风格迥异,这不仅使赛场上的交锋更加多元和精彩,还呈现出了大相径庭的打法和节奏。如果说国内辩论更加聚焦于逻辑的深度挖掘和证据的精准呈现,以严谨的理性论证来构建观点的大厦,那么在国外辩论中,情感的力量则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选手们常常运用感情牌来触动人心。
此外,国内外裁判的不同背景也给Michell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内的裁判一般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评判标准也相对统一稳定。而在一些国外赛事中,为了体现普及性和开放性,裁判的选拔更为灵活,没有严格的硬性要求。Michelle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差异——在接触辩论仅仅两个星期后,她便担任了哈佛PF辩论赛的裁判。作为裁判,她既未接受赛前培训,也未被告知评分标准,这种极大程度的自由犹如参考答案里的“略”,对于阅卷的Michelle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为了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不被个人偏好和主观色彩所左右,她始终提醒自己不要对辩题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而是专注于选手的现场表现,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这一经历让她对辩论的评判标准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裁判的多样性与评判标准的开放性,使得裁判的主观判断成为比赛中的一项挑战,更强调选手说服裁判的能力,而非单纯依赖技术技巧。因此选手需要适应各种背景和视角的评审,理解并尊重不同裁判的倾向和理解能力,学会面向普通观众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观点,从而赢得更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如今的Michelle努力地抓住每个关于辩论的机会,在多个赛事中担任裁判,不断升级辩论系统和装备。在裁判席上,她观看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从辩手们出色的表现中汲取宝贵的比赛经验,丰富对于辩论的认知。与此同时,她还结识了众多背景各异、视角多元的裁判同仁,学习到辩论不仅要关注数据与证据,还要考量某个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个人的重要意义以及在道德层面的是非评判。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量模式,为辩论注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刻的人性内涵,引领着Michelle更深入地思考辩论的价值和意义。
03
道阻且长未言弃,行者终至见真章
在旁观者眼中,Michelle似乎赢得云淡风轻,但背后的艰辛与苦涩就如同隐匿于深海的暗礁,只有她自己知道。一方面,辩论与学业的时间冲突经常让她陷入两难境地。每次比赛期间,课程论文和考试测验也接踵而至。在这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极致考验中,她不得不在紧凑的学业日程中额外挤出宝贵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辩论的紧张筹备之中。另一方面,比赛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也时常如影随形。除了夺冠的时候,其余比赛都或多或少留下了遗憾。而每一次与顶尖辩手的激烈交锋,都让她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局限与亟待突破的瓶颈。那些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难以轻易跨越的提升空间,如同无形的枷锁将她束缚,但也无法阻止她坚定前行。
更具有挑战性的是,Michelle的父母起初对她的辩论活动持保留态度,担心辩论占据过多时间,影响学业。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凭借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我从没想过放弃,在我心里,辩论是我唯一真心喜欢的学术活动,它独一无二,无可替代。”随着对辩论的深入钻研,她也通过实际行动逐渐赢得了父母的理解与认可——辩论不仅显著提升了她的整体学术素养,还为她的未来专业选择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1.辩论锻炼了她的钻研能力
Michelle笑称自己是“偏科战神”,而很多辩题都会涉及跨领域内容。在筹备多样化的辩题时,她掌握了全面搜集与整合信息的技巧,能够迅速构建起全新知识的框架。在未来的专业选择上,Michelle希望修读经济学。乍一看,经济学与辩论好像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轨道。然而,无论是深入剖析辩题,还是研究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中所依托的核心逻辑是相通相承的。面对学业上的问题,Michelle会自然而然地唤起辩论时的探索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
2.辩论丰富了她的想象源泉
未来,Michelle还希望学习文学,特别对创意写作这门学科兴趣浓厚,而她惊喜地发现辩论在此发挥了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它就像一把钥匙,鼓励她冲破固有思维的藩篱,从丰富多样甚至稍显刁钻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个过程极大激发了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些头脑风暴期间涌现出来的光怪陆离的想法,也被Michelle细心收集,成为她文学创作的珍贵素材。无论是构思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是构建论文里新颖独到的观点,这个素材库都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灵感,助力Michelle在文学的天地中恣意驰骋,施展才华。
04
新手社长勇开荒,辩论星火待燎原
如今,Michelle已步入11年级,她在辩论领域的重心也逐渐转移。相较于参加比赛,她现在更希望传承辩论精神,让学妹学弟们也能够踊跃投身于辩论活动中,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因此,Michelle转学之后,在深圳荟同学校创办了首个辩论社团,并成功当选WSDA校园大使。谈起自己创社的初衷,Michelle表示:“我非常喜欢之前学校的辩论社,它是我的辩论启蒙。现在我也希望通过社团这一火把,让辩论的火花在新的土地上燎原。”她期望能够向社员们传授辩论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多参赛机会,扩大辩论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然而现实并没有Michelle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由于创社时间尚短,同学们的学业也比较繁重,辩论社目前规模较小。但是Michelle并没有轻言放弃,也没有敷衍塞责,每周坚持开设社团课,将辩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社员。在Michelle的不懈努力下,社团内部涌现出了一批积极热情的成员,还组队报名参加了WSDA比赛。作为一名新手教练,Michelle甚至比自己参赛时还要紧张,每周都会跟进社员们的备赛进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参赛经验,满心期待着他们在冬季赛中的精彩表现。
尽管社团尚处于萌芽阶段,但是Michelle所展现出的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弥足珍贵。她也坚信,经过时间和努力的沉淀,社团能在日后逐渐发展壮大。未来,她不仅计划举办更多丰富多彩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和比赛,还希望邀请其他学校的优秀辩手们一起交流切磋,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拓展思维和锻炼能力的广阔平台,让校园辩论文化更加蓬勃兴盛。
现在,WSDA秋季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Michelle想告诉所有热爱辩论的朋友们:“比赛结果可能令你失望,比赛路途也可能充满波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一直以来,她都把纪伯伦的诗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Tomorrow is but today's dream. 明天尚未到来,但它被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选择所影响着。让我们像Michelle一样,珍惜当下的每一次比赛和每一个机会,放手大胆地去做吧!用我们的热情和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去迎接属于我们的璀璨未来。